足球,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而在南美洲,足球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南美联赛作为世界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座人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带您揭秘南美联赛上座人数背后的故事,探寻南美足球的魅力所在。
一、南美联赛简介
南美联赛,又称南美足球锦标赛,是南美洲最高水平的足球赛事。参赛队伍来自南美洲各国,包括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等。南美联赛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被誉为“南美足球的摇篮”。
二、南美联赛上座人数现状
近年来,南美联赛上座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以下是一些南美联赛上座人数的数据:
年份 | 巴西联赛 | 阿根廷联赛 | 乌拉圭联赛 | 哥伦比亚联赛 | 其他联赛 |
---|
2015 | 40,000 | 30,000 | 20,000 | 15,000 | 10,000 |
---|
2016 | 42,000 | 32,000 | 22,000 | 16,000 | 12,000 |
---|
2017 | 44,000 | 34,000 | 24,000 | 17,000 | 14,000 |
---|
2018 | 46,000 | 36,000 | 26,000 | 18,000 | 16,000 |
---|
2019 | 48,000 | 38,000 | 28,000 | 19,000 | 18,000 |
---|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美联赛上座人数逐年上升,其中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联赛的上座人数遥遥领先。是什么原因导致南美联赛上座人数如此之高呢?
三、南美联赛上座人数高的原因
1. 足球文化底蕴深厚:南美洲各国拥有悠久的足球历史,足球文化深入人心。人们对于足球的热爱,使得南美联赛的上座人数居高不下。
2. 球星效应:南美联赛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球星,如梅西、C罗、内马尔等。球星们的加盟,吸引了大量球迷前来观战,推动了上座人数的增长。
3. 赛事精彩纷呈:南美联赛比赛节奏快、对抗激烈,比赛精彩程度高,吸引了众多球迷的关注。
4. 票价亲民:相较于欧洲联赛,南美联赛的票价相对较低,使得更多球迷能够负担得起,从而提高了上座率。
5. 电视转播覆盖广泛:南美联赛的电视转播覆盖全球,让更多球迷能够在家中观看比赛,进一步扩大了联赛的影响力。
四、南美联赛上座人数的未来展望
随着南美联赛的不断发展,上座人数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以下是一些未来展望:
1. 赛事改革:南美联赛将继续改革,提高比赛质量,吸引更多球迷关注。
2. 球星引进:南美联赛将继续引进世界级球星,提升联赛整体实力。
3. 票价调整:南美联赛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票价,让更多球迷能够观战。
4. 新媒体传播:南美联赛将加强新媒体传播,让更多球迷了解联赛动态。
南美联赛上座人数的高涨,得益于其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球星效应、精彩纷呈的比赛、亲民票价以及广泛的电视转播。在未来,南美联赛将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吸引更多球迷关注,成为世界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全球足球联赛上座人数排行
2024年全球足球联赛上座人数排行:
根据德转网站公布的数据,2024年全球各联赛平均每场上座人数排行如下:
河床(阿根廷):84025人
河床队以每场84025人的上座人数独占鳌头,成为南美唯一进入前20的球队。其纪念碑球场氛围热烈,球迷热情高涨。
(其他球队具体排名及人数因原文未完整列出,故以下根据描述推测大致情况)
德国联赛:德国共有6支球队入围前20,包括多特蒙德、拜仁慕尼黑等强队。多特蒙德拥有全德第一大足球场,且上座率极高。沙尔克04尽管在德乙联赛表现不佳,但球场上座率依然排名全球前列。
英超联赛:英超有5支球队进入前20,包括切尔西、曼城、曼联等伦敦城球队以及利物浦等。伦敦城为榜单贡献3支球队,但部分球队因球场容量限制,上座人数未能达到更高水平。
意甲联赛:米兰双雄(AC米兰和国际米兰)共用圣西罗球场,见证了意甲的复苏。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则是罗马队的主场,球迷入场人数明显领先于同城对手拉齐奥。尤文图斯则坐拥现代的安联球场,尽管座位数相对较少,但仍是意大利的豪门球队。
西甲联赛:西甲仅有皇马和马竞两支球队入围。诺坎普球场因翻新工程未能完成,巴塞罗那未能入围本年度前20。但计划翻新完成后的诺坎普将拥有更多座位数,令人期待。
其他联赛:马赛是法甲唯一进入前20的球队,其韦洛德罗姆球场氛围热烈。葡超的本菲卡也入围了前20,但波尔图和葡萄牙体育因球场偏小未能入围。此外,苏格兰的凯尔特人公园球场也拥有极高的上座率。
(注:由于原文未完整列出所有球队的具体排名和人数,以上内容根据原文描述进行了合理推测和整理。)
以下是部分球队及其球场的图片展示:
这些图片展示了各球队主场球场的壮观景象和球迷们的热情支持。
欧洲上座率最高的球场是
作者:《体坛周报》记者颜强
孟加拉国一个纺织女工打个盹,可能会导致道琼斯股市指数下降10%。这是全球化主义论者最喜欢引用的例子。在他们描绘的全球化蓝图里,世界就像被精密纺织机重新编织过一样,形成了一个万事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整体。
这种理论至少还没有蔓延到足球世界里,至少我们此前不会怀疑,一个在维罗纳市政厅焚烧季票以表示自己对俱乐部绝望的球迷举动,会引发英超上座率的下降。
全球化论者会用各种经济模式来把孟加拉纺织女工和道琼斯股市联系上,然而当欧洲两大足球联赛突然都出现上座率下降的迹象时,你如何去解释?没有必然的联系,却有着相同的表象,没有相似的背景,却有着相似的隐患。
其实职业足球赛事上座率的下降,确实成为了一种全球化迹象。从我们身边说起:中超联赛本赛季上半段上座率略有反弹,后半段又在急转直下;近邻的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此刻上座率较十多年前开张之初,下降幅度都在40%和30%左右;重金注入的卡塔尔Q联赛,也只火了一年。南美、中美洲、北非,情况概莫如此。
经济学家可以用社会形态变化、娱乐方式在过去十年极度增多、电视强力介入来解释足球现场对观众吸引力下降的抽象理由,可是将镜头扫向意大利和英格兰两个足球高度发达、足球文化极度深厚的欧洲国家时,呈现出来的却是不同的景象。
现象●凄凉意甲与危机英超
2005-06赛季结束时,英格兰联赛委员会主席摩西内爵士骄傲地宣称:“英冠已经成为了欧洲第五大联赛。”他指的当然是英格兰二级联赛的上座率。时至今日,摩西内更可以骄傲地宣称:“英冠已经成为了欧洲第四大联赛。”——一个惊人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本赛季英冠上座率已经超过意甲!
不可思议的事实,意甲,一个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神圣的联赛,怎么可能堕落到此等地步?更可怕的数据是,自1997-98赛季以来,意甲连续9个赛季出现上座率下降,哪怕是2006年夏天的大力神杯,也无法帮助振作意甲疲软的球市。截止到上周,意甲平均观众人数跌破20000大关,只有19511人次。难怪《米兰体育报》要再做文章,审视9年来意甲上座率从31161人次损失11650人次的深层原因。
列举了一大串理由之后,最令意大利媒体担忧的是,其他几大竞争性联赛并没有出现同类问题,《米兰体育报》甚至指出最大的两个对手西甲和英超上座率还在上升。然而就在意大利人忧心如焚的同时,英国人也在检讨自己的球市危机。
一年前,英国媒体普遍讨论上座率下降问题,不过2005年圣诞前后,英超球市回暖,上座率恢复正常。截止到上周,本赛季英超平均每场观众为33957人,较上赛季的33555人还有所上升,在欧洲仅次于球场全新、票价低廉的德甲,仍然是一块黄金球市。但是在英国媒体的分析文章中,却得出了一个英超球市下滑的结论:
数字上的微升,主要得益于曼联和阿森纳两大豪门扩充主场人数后带来的增幅:老特拉福德球场增容近8000席,阿森纳新球场增容高达22000席,而这两个俱乐部的主场绝对满座。
与此同时,其他俱乐部的境况令人担忧:博尔顿锐步球场上座率降幅12%,即便博尔顿打出了该队英超历史最佳开局;威根JJB球场的上座率降幅更高达18%,布莱克本下降8%,曼城6%、纽卡斯尔联队4%。雷丁、谢联和沃特福德三支升班马上座率确实因为升级而上升,然而和上赛季降级的三队伯明翰、西布朗维奇和桑德兰相比,他们每场比赛要少吸引很多球迷。
难道同一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两大欧洲球市上?
根源●社会深度与经济层面
分析上座率下降的原因,意大利和英格兰面对的是各不相同的问题,危机程度也大有差别:意大利足球面临着一种社会化危机,英超上座率下降却是一个经济问题。
连续9年观众人数的下降,意甲对球迷吸引力成为了深度问题。本赛季继续下滑,所有人都会把世界杯前爆发的电话门事件列为由头,但电话门对意甲球市的影响只是冰山一角。从1980年到2000年,意甲上座率一直在30000到34000人之间,曲线为波动状,可是从1998年至今完全是一条下降曲线。意乙更是可怜,2004-05赛季上座率低到了6867人,这是从1964年至今有迹可查的资料中最惨淡的观众人数。
意甲本赛季上座率下降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超级豪门尤文图斯沦落意乙,这给意乙带来了20.3%的上座率涨幅。但尤文在意甲期间,空荡荡的阿尔卑球场说明着他们并不能在上座率方面领先意甲。
意大利媒体总结出来球市凄凉的几个原因包括:球场暴力横行、球票价格过于高昂、足球产业内黑幕重重(电话门事件)、过多的比赛通过电视向观众直播和大部分球场破败不堪的条件——他们只忽略了意甲比赛观赏性也在下降的因素。这些原因个个都成立,但和英超上座率问题只有两项重合:票价和电视转播。
英超从开创至今,观众人数总趋势为上升,即便从2002年至今有略微下降趋势。不过英超滞塞的同时,却有着英冠(英格兰第二等级联赛)一路攀升的数字曲线:从1994-95赛季的平均每场10882人次,到现在已经突破了20000人次大关。
票价高昂,似乎是所有意甲英超球迷都抱怨的理由,然而英超上座率下降的俱乐部几乎全都集中在北部,球票价格最高的俱乐部都集中在伦敦,而他们的球市依旧良好:英超平均票价最贵的四个俱乐部是阿森纳、托特纳姆热刺、切尔西和西汉姆联。另一个伦敦俱乐部富勒姆,以及伦敦周边的雷丁,票价同样不菲,最贵的票比曼联同类的票还要贵。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英格兰北部和南部环境的不同。相比较而言,伦敦及其周边地区人民的工薪水平更高,支付能力更强,而北部球迷则更为传统,对俱乐部习俗有着自己的坚持。票价上涨,对于北方球迷情感伤害更大。
电视转播对上座率造成的伤害,两家联赛也不尽相同。英超的周六比赛在本土直播场次非常有限,大部分赛事只有通过天空电视台的单场收费体系才能看到。而意大利的球迷则早已习惯在免费电视台上收看意甲联赛——电视对足球现场人数的冲击,在意大利恐怕早就具备了。
其他几种导致意甲上座率问题的原因,在英超都无法解释。球场暴力,本来英国足球流氓臭名昭著,如今却已整饬清楚;球场条件方面,自1991年《泰勒报告》导致全座席推行后,也较意甲胜出许多;足球产业内部黑幕,英国绝非净土,不过他们的法理体系和社会监管都要更加健全。
关联●意识形态与经济杠杆
对意大利足球更深的威胁,来自于足球运动形象在意大利社会的下降。当局者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往往会对现场上座率形成长久伤害,例如他们的“皮沙努法案”。为了保证意大利球场更加安全,政客们推行了一系列新措施,其中包括你必须显示自己身份证件才能购买一张意甲球票。
AC米兰俱乐部官方球迷协会的马斯特罗尼就抱怨过:“我们每场比赛都会组织100到200辆大巴接送球迷。在皮沙努法案规定下,买票的同时需要提供一大串身份证件,还必须在赛前48小时购买,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难题。有许多球迷是在开赛前不久才决定去看球的,现在这些人干脆都不去球场了。”
对足球整体的怀疑和绝望,可能是过去9年意大利球迷最痛苦的心路历程,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变化,恐怕是无法用数字标量,却又直接影响着球场上座率的。维亚利在他的新书《The Italian Job》中,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意大利人对足球的失望:
“……意大利足球最大的问题,是观众对足球世界的失落感。他们不再相信足球比赛的真实性。意大利和英国足球最大的区别,在于观众对球员的看法。在英国,球员被当作是角斗士,他们会在每场比赛中为了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可是在意大利呢?球员都是雇佣兵,即便那些被崇拜的偶像们……”
球员不受尊敬,更何况那些躲在足球黑幕后的人们,从裁判、主教练、俱乐部官员到足协管理者。类似丑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深重打击过意大利足球,包括AC米兰被勒令降级。
2005年夏天,热那亚主席拎着25万欧元现金去收买对手,让丑闻浪潮再度高扬——那么多似曾相识的比赛,那么多心照不宣的结果,那么多模棱两可的判罚,这才是对意大利足球的最大伤害,而黑幕和桌下交易,又怎么能从这个社会消除?
故事延展到2006年,更以第一豪门尤文图斯总经理莫吉的电话门事件达到登峰造极境界。足球的公信度,在意大利社会中,恐怕可以和职业足球在中国的公信度相比了。而这样的球市,又怎么可能火爆?
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意甲上座率,例如几个大城市俱乐部,像尤文图斯、热那亚、那不勒斯、维罗纳和博洛尼亚此刻都混迹意乙,而一些意甲小俱乐部,迫于本地市场格局,不可能吸引很多球迷,像恩波利上赛季每场观众仅有6725人次。
英超也有类似情况:威根和雷丁都是传统的橄榄球城市,就算升入了英超,短期内也难以凝聚大量足球迷的兴趣。但是威胁意大利足球最深的公信度问题,在英国足球界还没有产生。如何调整球市,英国足球更可以通过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布莱克本俱乐部在连续4个赛季上座率下降情况下,本赛季开始调低门票价格,并且见到了效果。9月中旬和雷丁的比赛,布莱克本主场只有17859名观众。降价后,上周布莱克本对博尔顿的德比战,观众人数攀升到27662人。
许多俱乐部在面临上座率威胁时,都主动从联赛杯等二级比赛入手,将票价下调,布莱克本、威根、埃弗顿和西布罗姆维奇目前都做出了类似举动。从英超联赛流失掉的一些观众,和英超票价高昂直接相关,但这同时却又促成了英冠上座率的上升。观众并没有从足球市场整体消失,因此危机远没有意大利那么深重。
从电视转播的角度而言,也对英超上座率有着一定的要求。在天空电视台每份和英超的转播合同中,都对平均上座率有相关规定,这是一条非常精明的条款:电视转播者也需要球场满座,因为满座的球场往往能带来最好的比赛效果。传播到电视画面上,也能让一场足球比赛的观赏性大为提升。现代足球也随着不同的时势和环境而不断演变,甚至演变得不再是一项单纯的雄性运动,而是一种既具备高度观赏性、又有高度市场价值的复合体。在不同民族和地区,足球总能以不同方式得以体现,可它既是一种地方文化的显现,又是一种大众娱乐的消遣,既是神圣的运动,又符合所有普罗大众的情趣,它既是本土化的,又是全球化的。尤其当全球化不再是一种乌托邦美梦,而是伴随着许多问题一道来临时,足球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从两个超级足球市场的上座率分析我们就能看到,足球这颗万能花种,落在不同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永远不同。它依旧能在英格兰盛放,却在意大利眩目阳光下有些委顿了。
惊人的38%
阿毛里进球,3比2!继上一个客场掀翻AC米兰之后,巴勒莫再掀狂飙,于10月29日的弗兰基球场掀翻佛罗伦萨。米兰和佛罗伦萨是上赛季主场积分最高的两家俱乐部,他们的主场优势哪儿去了?千万不要见怪,如果看到这两场比赛发生在一个主场胜率只有38%的联赛中,你就会知道这并非是什么“事故”。
38%,多么惊人的数字,这种近乎1/3的概率根本无法凸显主场的优势。看看意甲赛场上空旷的看台——意甲20支球队,平均上座率不到50%,上座率超过70%的球队只有3家。前面提到的米兰与佛罗伦萨还算不错,主场的看台上起码能坐上一半的观众。而昔日盛极一时的“蓝鹰”拉齐奥,主场的上座率竟然低到24%。球迷不买账,球队的动力从何而来?
反观英超,20支球队的平均上座率接近90%,曼联、阿森纳和切尔西均为99%,那不见的1%全是无法及时赶到赛场却已经购买了球票的球迷;上座率80%以下的只有米德尔斯堡、布莱克本和威根。与之相对应的,是48%的主场胜率。对于一名球员来说,在意甲和英超踢球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难怪亚平宁半岛再难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吸引巨星的加盟
每个国家去看球赛的观众有多少人
排名联赛足协平均球场容量平均上座人数上座率
1德甲德国 47,642 42,833 89.9%
2英超英格兰 37,083 34,082 91.9%
3西甲西班牙 37,509 28,568 76.2%
4意甲意大利 42,904 23,877 55.7%
5法甲法国 27,847 19,983 71.8%
6荷甲荷兰 21,779 19,251 88.4%
7英冠英格兰 26,164 18,114 69.2%
8德乙德国 28,912 15,129 52.3%
9苏超苏格兰 21,298 15,000 70.4%
10比甲比利时 17,175 11,888 69.2%
11瑞士超瑞士 19,493 11,395 58.5%
12葡超葡萄牙 23,475 10,141 45.3%
13英甲英格兰 16,196 9,073 56.0%
14奥超奥地利 17,016 8,443 49.6%
15丹超丹麦 16,266 8,410 51.7%
每个国家都有不止一个级别的联赛,所以要说一共有多少人去看球还真不好统计,这个表单是2009年12月的统计数据,用人数乘上球队数就基本上是该国顶级联赛的到场观众了,而且还有德乙和英冠的联赛到场人数也不少
以英格兰的联赛为例为例,英超的到场人数为681,640人,英冠的到场人数为434,736人,而英格兰的联赛还有英甲和英乙,这数据实在是查不到了,光是英超和英冠的到场总人数就110多万,估计每周英格兰能有150万人去现场看球
算了一下德国的联赛,德甲和德乙每周会有104万人去现场看球,意甲的上座率很低,人数应该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