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这项激情四溢的运动中,乌龙球总是让人哭笑不得。而这次,欧冠赛场上连续出现的乌龙球更是让人瞠目结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诡异一幕的出现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连续乌龙球现象概述
在最近的欧冠比赛中,多场赛事出现了连续乌龙球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
| 比赛时间 | 比赛双方 | 乌龙球次数 |
|---|
| 2021年10月 | 巴黎圣日耳曼vs曼联 | 2次 |
|---|
| 2021年11月 | 皇家马德里vs拜仁慕尼黑 | 1次 |
|---|
| 2021年12月 | 切尔西vs拜仁慕尼黑 | 2次 |
|---|
| 2022年1月 | 阿贾克斯vs巴黎圣日耳曼 | 1次 |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连续乌龙球现象在欧冠赛场上并不罕见,且呈现出上升趋势。
二、乌龙球产生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乌龙球的出现呢?
1. 球员注意力不集中:在比赛中,球员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分心,如对比赛结果过于关注、受到球迷的干扰等。这导致他们在进攻或防守时出现失误,从而造成乌龙球。
2. 门将失误:门将作为守门员,是球队最后一道防线。在一些比赛中,门将的失误也是导致乌龙球的重要原因。比如,门将扑球时力度过大,导致球反弹进自家球门。
3. 球员配合失误:在进攻或防守过程中,球员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一旦配合出现失误,很容易导致乌龙球的发生。
4. 战术布置不当:教练在赛前战术布置时,可能会忽视某些细节,导致球员在比赛中出现失误。
三、连续乌龙球对比赛的影响
连续乌龙球现象对比赛产生了以下影响:
1. 心理压力增大:连续出现乌龙球,会让球员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发挥。
2. 比赛节奏被打乱:乌龙球的发生,会导致比赛节奏被打乱,影响双方球队的战略部署。
3. 球迷情绪波动:连续乌龙球现象,会让球迷们感到失望,从而影响他们的观赛体验。
四、如何预防连续乌龙球现象
1. 加强球员心理素质训练: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提高球员在比赛中的专注力,减少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失误。
2. 提高门将扑救能力:加强门将的扑救训练,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扑救成功率。
3. 优化战术布置:教练在赛前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失误,并对战术进行优化。
4. 加强团队配合:通过团队配合训练,提高球员之间的默契度,减少配合失误。
连续乌龙球现象在欧冠赛场上并不罕见。为了提高比赛质量,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球员、教练和球迷们都需要共同努力。
世界杯历史上谁打进的乌龙球最多
8.范登布伊斯
和他相比,卡拉泽也要认栽。艾克伦队的范登布伊斯在一场比赛中上演乌龙帽子戏法,令对手3比2获胜。赛后他是否会把比赛用球收藏起来呢?
7.克里斯-尼科尔
英国联赛曾出现过一个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1976年,克里斯-尼科尔在一场比赛中不但梅开二度帮助维拉得分,还独中两元乌龙帮助莱切斯特2-2扳平,一人包办了比赛中的全部4粒进球。
6.里瑟
里瑟的贡献的乌龙球总数虽然只有三个,但个个都很精彩。2007-08赛季欧冠半决赛第一回合,里瑟俯冲打进的那里乌龙球“帮助”切尔西1-1从安菲尔德全身而退,最终利物浦在次回合被对手淘汰。这也是里瑟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的“关键进球”之一。
5.卡拉格
卡拉格职业生涯进球进球11个,但其中尽有4个都是乌龙球。更有趣的是这4个乌龙都帮助对手逼平或战胜了利物浦:其中2个是在对热刺的两场比赛中分别打进的,当时都帮助对手赢得了比赛。2006年利物浦3-3西汉姆联的足总杯决赛中,卡拉格的乌龙险些酿成大错,幸好最终利物浦依靠点球赢得了比赛。
4.伊萨
南非队的伊萨至今保持了世界杯单场乌龙球的最高纪录——乌龙球梅开二度。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伊萨在同法国队的小组赛中,连续踢进了两个乌龙球,最终南非队0-3输给了法国队。
3.马特拉齐
马特拉齐是个进球能力很强的后卫,他曾经在佩鲁贾一个赛季打进12粒进球,是该赛季意甲进球最多的后卫。但他的乌龙球能力也不容小视,性子急躁的马可职业生涯至今共打入5粒任意球,其中“帮助”恩波利战胜国际米兰的那粒中场远射任意球,堪称乌龙球中的经典。
2.阿亚拉
虽然身为曾经的阿根廷队长,但阿亚拉对阿根廷而言实在有点霉。在国家队,三粒乌龙球都是在重要比赛中打进,其中世界杯预选赛中打入两粒。2007年美洲杯决赛,阿亚拉打进的漂亮乌龙球帮助巴西锁定了胜局,并且最终夺走了那年的美洲杯冠军。
1.华特胡斯
这位上上世纪(1888年)出生的阿塞拜疆球员是目前历史上进乌龙球数最多的球员。在他职业生涯中,共打进过24粒乌龙球。
世界杯历史上乌龙球进的最多的球员
腾讯体育讯当扎卡尔多在世界杯小组赛第二轮意大利对阵美国的比赛中以一脚精彩的“负向射门”将球送入自家大门时,所有意大利人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而比赛也因为扎卡尔多的“进球”而使得意大利不得不接受在10打9的情况下最终遗憾的被美国队逼平。这个乌龙球也成为本届世界杯赛场上迄今为止的第二个乌龙,另一个自摆乌龙的球员是在英格兰同巴拉圭队的比赛中,巴拉圭队长加马拉在一开场应着贝克汉姆开出的任意球“顶”进的。
什么是乌龙球?欧足联技术部主任罗格斯博格详细地给出了记分规则,他说,除了那种后卫自己带球射进自家大门的显然要算“乌龙球”外,可能有以下3种特殊情况出现:一是在一方球员传中时,对方防守球员不慎将球碰入自家大门;二是一方球员起脚射门,球弹在对方球员身上弹入球门;三是某方球员起脚射门,球弹在本方球员身上变线弹入球门。上述第1种情况将算“乌龙球”;第2种情况应该将进球记在射门的球员头上;第3种情况是谁最后碰到足球,则将进球记在谁的头上。
汉语“乌龙球”是从英文“owngoal”(踢进本队球门的球)衍生而来,最早由中国香港的足球解说员“发明”。而粤语中的“乌龙”正好有“搞错、稀里糊涂”等意思。球迷如果善于联想,可以想象有一条乌龙横亘于绿茵场上,“乌龙球”自然是乌龙摆尾时不慎将球扫进自家球门的结果。如果你觉得自摆乌龙是一件荒谬而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你就错了,在世界杯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乌龙球的先例。没人愿意成为球队的罪人,只是,在足球运动如此高强度的对抗以及世界杯赛场的压力下,球员难免会显示出状态失常或者是动作迟缓的紧张表现,这往往就是乌龙球最有可能出现的时候。在世界杯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无数个乌龙球,他们或许出现得让人匪夷所思,或许导致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下面,就让我们来细数世界杯历史上的经典乌龙。
最早的乌龙
关于世界杯历史上最早的乌龙球,一共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法是最流传最为广泛的,1938年的法国,心高气傲的希特勒期望借足球在欧洲继续施加淫威,没想到强行抢来的几名奥地利球员与德国队合并后实力不升反降。在6月9日瑞士队与德国队进行的第一轮比赛中,两队首战以1∶1告终,只好加赛一场。瑞士队劳斯切尔在第22分钟时不慎将球打进自家大门,使得上半场以1∶2落后的瑞士队一度岌岌可危。不过在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瑞士队最终以4∶2反败为胜,来自西南欧的弹丸小国凭借出色发挥狠狠地打击了纳粹德国的嚣张气焰;另一种说法则是能够在国际足联的官方记录上找到的:1954年的瑞士世界杯诞生了世界杯史上第一个“乌龙球”--在D组小组赛中,英格兰队一直到第90分钟还都是以4比3领先,但在伤停补时的第4分钟,英格兰队的迪金森却攻破了自家的大门,最终帮助比利时队以4比4逼平了英格兰队,幸好这个“乌龙球”无关大局,英格兰队最终顺利跻身8强。
乌龙揭幕战
1998年在法国举行的第16届世界杯赛上,揭幕战是在上届世界杯冠军跟苏格兰队之间展开的,当时的苏格兰队队长亨得利在卡福射门之后,由于球速太快来不及反应而不慎让球砸在了自己的身上从而弹进了自己的球门。这也使得苏格兰在这场揭幕战中,以1比2的比分遗憾的被巴西黄色狂飙淹没。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出现在揭幕战中的乌龙球。
乌龙“二重奏”
在世界杯赛场上,如果能够为祖国在一场比赛中梅开二度,那么这将是一名球员莫大的荣誉。然而,如果一名球员在世界杯赛场上上演乌龙球的锦上添花,那么,将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呢?这种感觉,在世界杯历史上只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南非人伊萨。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南非与法国之间进行的小组赛上,伊萨先后将法国队的德约卡夫跟亨利的射门挡进了自家球门,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一场比赛中独中两记乌龙的球员。
结局最悲惨的乌龙球
1994年7月2日是世界足球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这天凌晨,哥伦比亚国脚埃斯科巴在麦德林市印弟安人餐馆的停车场内,被穷凶极恶的歹徒枪杀,时年27岁,而这一暴力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则是埃斯科巴在美国世界杯上攻入的一粒乌龙球。
与罗马尼亚队、瑞士队和东道主美国队同分在A组的哥伦比亚队在赛前被认为是抽到了一支上上签,但这匹被寄予厚望的南美“黑马”在该届杯赛上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在小组赛的三场比赛中,该队以1平2负的成绩垫底,从而早早打道回府。在6月22日哥伦比亚队与美国队的比赛中,哥队主力后卫埃斯科巴上半时不慎自摆乌龙,使东道主最终以2∶1取得了胜利,这也直接导致了哥伦比亚队出师未捷身先死。哥伦比亚是一个对毒品、足球和谋杀狂热的国度,随着国家队的折戟沉沙,想要把“罪人”埃斯科巴除之而后快的极端分子大有人在,温贝托·卡斯特罗就是这样一个疯狂的家伙。7月2日凌晨3时30分左右,从一家夜总会出来的埃斯科巴遭到了三男一女的围攻,为首的穆尼奥斯一边狂妄地高喊着“多谢你的乌龙球”,一边向手无寸铁的埃斯科巴连射十二弹。尽管中枪之后的埃斯科巴随即被人送往医院,但终因失血过多不治身亡。埃斯科巴遇难的消息传出后,举世震惊,无辜的哥伦比亚后卫也成为了足球史上首例因攻入乌龙球而惨遭杀害的球员。哥伦比亚总统加维利亚在发表的声明中指出:“失去埃斯科巴使哥伦比亚笼罩在哀悼气氛中,他的惨死使我们都非常悲哀。”在功利足球甚嚣尘上的今天,希望类似于埃斯科巴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亚洲球队的首个乌龙球
1986年世界杯小组赛意大利队对阵韩国队,这场比赛对两队至关重要,必须击败对手他们才有出线的机会。因此意大利人开场就发动猛攻,阿尔托贝利的两个进球使他们以2∶1领先,不甘失败韩国人倾巢而出,意大利队乘机发动反击,阿尔托贝利在乱军从中射出的球碰到韩国后卫崔光悦身上弹入网窝,最后韩国人只得接受2∶3的结果。
最快的乌龙球
不知道这能不能算是一种“骄傲”,世界杯历史上最快的乌龙球出现在本届世界杯上,也就是在英格兰同巴拉圭队的比赛中,巴拉圭队长加马拉“顶”进自家大门的那个乌龙球。这也是英格兰世界杯历史上第二次被对方后卫“照顾”第一次的“乌龙球”是在1982年由前捷克斯洛伐克队的约瑟夫·巴莫斯打入。不过,意大利队才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在世界杯历史上曾4度从“乌龙球”中获益。尽管这个球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国际足联在6月11日将这粒进球认定为世界杯史上进得最快的“乌龙球”。巴拉圭球员加马拉将会被载入世界杯的史册,不是别的,那是因为他创造了世界杯一项“之最”!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的第25个乌龙球。
在小组赛第二轮还未结束的情况下,本届世界杯已经出现了两个乌龙球了。世界杯历史上单届杯赛的乌龙球之最出现在1954年的瑞士世界杯,当时,总共打进了4个乌龙球。
参考:
足球比赛中打进乌龙球算哪个球员进的
“帽子戏法”的来历
这个说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广为流行的板球比赛。板球和美国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掷的速度越快越好,对方击球越远越好。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重。因此,帽子就代表了尊重。一般说来,如果一名投球手连续投出3个好球而将对方3名球员淘汰出局,是件相当神奇的事。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裁判便授予那个投手一顶帽子,作为一种至上的荣誉象征。简言之,“帽子戏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连续用3个球得分而获得一顶帽子鼓励,这个词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在印刷品中的。
后来,“帽子戏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赛中,其具体含意就是在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踢进对方球门三以上个球。在1958年世界杯巴西对法国的半决赛中,贝利一人连入三球,淘汰了法国队,《贝利自传》将此次辉煌辟为一章节,题目就叫“帽子戏法”。
另外,“帽子戏法”的应用范围也不限于体育领域,人们还用它来形容任何连续3次的成功。“帽子戏法”的说法,在中国流行较晚,大约始于中译本《贝利自传》的问世。例如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三度竞选连获成功,这史无前例的成就,美国《时代周刊》当时称之为“玛格丽特·撒切尔帽子戏法”。
足球世界杯历史上的“帽子戏法”
下面列举出一些足球世界杯历史上的帽子戏法:
1、巴西的贝利(1958年世界杯半决赛胜法国);
2、葡萄牙的尤西比奥1958年世界杯1/4决赛胜朝鲜4-3,打进4球);
3、英格兰的杰夫·赫斯特(Geoff Hurst,1966年世界杯决赛胜德国);
4、德国的盖德·穆勒(Gerd Muller,1970年世界杯5-2胜保加利亚,3-1胜秘鲁,两次);
5、意大利的保罗·罗西(Paolo Rossi,1982年世界杯小组赛胜巴西);
6、匈牙利的拉兹罗·基斯(Laszlo Kiss,1982年世界杯小组赛10-1胜萨尔瓦多);
7、阿根廷的加布里埃尔·奥马尔·巴蒂斯图塔(Gabriel Omar Batistuta,1994年世界杯4-0胜希腊,1998年世界杯5-0胜牙买加,两次);
8、德国的米罗斯拉夫·克洛泽(Miroslav Klose,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8-0胜沙特阿拉伯)。
足球欧洲杯历史上的“帽子戏法”
欧洲杯自1960年举办以来,48年间共出现了8次帽子戏法。(到目前为止)
迪特尔-穆勒:第5届欧洲杯半决赛德国4-2南斯拉夫
迪特尔-穆勒是德国足球历史上欧洲杯进球效率最高的球员,在第5届南斯拉夫欧洲杯半决赛中,时年22岁的穆勒的他的国家队处子秀中上演了欧洲杯历史上第一个帽子戏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穆勒在下半场第80分钟才替补登场。上场后1分钟,穆勒就为德国队将比分将比分扳为2-2平,随后在加时赛的最后5分钟内,穆勒又为德国队连进两球,德国队最终4-2逆转东道主南斯拉夫挺进欧洲杯决赛。
阿洛夫斯:第6届欧洲杯小组赛德国3-2荷兰
四年后的意大利欧洲杯小组赛中,另一位西德人在那不勒斯的圣保罗球场复制了迪特尔-穆勒的神奇。阿洛夫斯在德国同荷兰的小组赛中上演帽子戏法。阿洛夫斯完成这些仅仅在比赛前66分钟之内完成,他的三粒进球为德国队取得了巨大的领先优势,即便后来荷兰队连扳两球,也无法避免失利的悲痛。
普拉蒂尼:第7届欧洲杯小组赛法国5-0比利时
普拉蒂尼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欧洲杯历史上两度上演帽子戏法的球员,这位法国传奇球星完成两座帽子戏法仅仅用了3天时间。在第7届法国欧洲杯小组赛中,法国队在比乌约雷球场迎战比利时队,普拉蒂尼在第4分钟为法国队打破场上僵局;第74分钟,他用一粒点球将比分改写为4-0;终场前,普拉蒂尼再用一粒进球成就了欧洲杯历史上第三个帽子戏法。
普拉蒂尼:第7届欧洲杯小组赛法国3-2南斯拉夫
普拉蒂尼在完成自己欧洲杯上第一做帽子戏法之后第三天,他在圣埃蒂安的吉奥弗洛伊-古伊查德球场迎来了其第二座欧洲杯帽子戏法。法国队在1球落后的情况下,由队长普拉蒂尼分别在59、62、77分钟三度建功,将比分改写为3-1。虽然南斯拉夫在比赛第84分钟,由斯托伊科维奇罚进一粒点球,也难免被逆转的命运。
范巴斯滕:第8届德国欧洲杯小组赛荷兰3-1英格兰
第8届欧洲杯冠军是近些年“无冕之王”荷兰在国际大赛中唯一斩获的冠军头衔。当时由荷兰三剑客领衔的荷兰队在小组赛中同英格兰相遇,这是一场只有获胜才能晋级的比赛。现任荷兰国家队主帅范巴斯滕在杜塞尔多夫的莱茵球场成为了橙衣军团的英雄。中场休息前,范巴斯滕为荷兰队打破场上僵局;尽管英格兰队随后将比分扳平,但是范巴斯滕在比赛第71、75分钟的两粒进球,让英格兰的努力付之东流。
康西卡奥:第11届荷兰比利时欧洲杯小组赛葡萄牙3-0德国
这届葡萄牙国家队由“黄金一代”坐镇,来自拉齐奥的康西卡奥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葡萄牙队在小组赛的前两场比赛中的胜利,给了康西卡奥登场机会。在鹿特丹的德-库伊普球场,已经确定出线的葡萄牙队遣上了大批替补球员,康西卡奥就是其中的一位。结果谁也未能想到,顶替菲戈出场的康西卡奥在比赛第35、54和71分钟,为葡萄牙队三度建功。上届卫冕冠军德国队小组赛后仅积1分无奈回家。
克鲁伊维特:第11届荷兰比利时欧洲杯1/4决赛荷兰6-1南斯拉夫
前巴萨落寞射手克鲁伊维特将他的进攻天赋在这场比赛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在鹿特丹的德-库伊普球场,克鲁伊维特在比赛前54分钟,仅仅用了30分钟就完成了帽子戏法。他分别在比赛第24、38和第54分钟各进一球,随后南斯拉夫球员的乌龙球,以及队友的梅开二度,让这场比赛彻底的变成了一场血腥的屠杀。他是欧洲杯足球历史上第二位在决赛阶段上演帽子戏法的球星。
比利亚:第13届瑞士-奥地利欧洲杯小组赛西班牙4-1俄罗斯
来自瓦伦西亚的比利亚有幸在昨晚的因斯布鲁克的新蒂沃利球场上演了欧洲杯历史上第8座帽子戏法。这位赛前在最佳射手赔率中名列第4次的前锋用一顶帽子戏法宣布自己才是本届欧洲杯射手王的最大热门。比利亚分别在第20、44、75分钟,三度射穿由俄罗斯妖人门将阿金费耶夫把守的大门。
世界足坛千奇百怪之帽子戏法
1.点球帽子戏法
2004年6月3日,06世界杯预选赛南美赛区巴西对阿根延,罗纳尔多三次突入禁区造成对方球员犯规,并三次亲自将自己制造的点球罚入,以一已之力击败老对手。点球帽子,殊为罕见。
2.点球不进帽子戏法
1999年7月4日,在美洲杯上对阵哥伦比亚,阿根廷以0比3败北,是役阿根延三获点球,前锋帕勒莫三次主罚,均没能罚进。屡失屡罚,疯子的外号真是名不虚传。连帕勒莫自己都说:如果那三个点球全部罚进的话,我也就没有现在这么出名了.可见,点球不进帽子戏法是多么深入人心.
3.扑点球帽子戏法
上一周刚刚结束的慈善盾杯中,范德萨扑出切尔西三个点球,为曼联战胜切尔西立下汗马功劳。老范宝刀不老,依旧牛气哄哄。
4.任意球帽子戏法
1998年12月13日,时任拉齐奥后卫的米哈伊洛维奇在一场意甲比赛拉齐奥5:2桑普多利亚中三次任意球破门,从此奠定一代任意球大师地位。此后很难有人能做到老米做过的事。小贝不能,卡洛斯也不能。小罗不能,儒尼奥尔也不能。
5.黄牌帽子戏法
06年世界杯,克罗地亚和澳大利亚的比赛,主裁判波尔在开赛第62分钟、第90分钟分别给了克罗地亚球员西米奇一张黄牌,但是居然忘记将他罚下场。第94分钟西穆尼奇又犯规,波尔又出示一张黄牌时才想起来将他罚下场。球员在一场比赛中得了三张黄牌才被罚下场。这一场景恐怕会成为绝无仅有的一幕。
6.先生帽子戏法
近的不用说,有罗纳尔多和齐达内的FIFA先生帽子戏法,远的也有克鲁伊夫、普拉蒂尼、巴斯腾的金球奖帽子戏法。一般的球员毕其一生也无法获得一个先生奖项,而这几位,只能说,他们太牛了。
7.超级帽子
球场上上演帽子戏法固然不易,若要在一场比赛中进三个以上的球更是难上加难。若在相当有影响力的比赛中上演大帽子更是难于上青天。在英超,索尔斯克亚曾经两次独中四元,超级替补人如其名;在欧冠中,普尔绍,小因扎吉和范尼曾经先后独中四元;00年欧洲杯,克鲁伊维特对阵南斯拉夫时也曾独中四元,更有牛者,俄罗斯人萨连科在94年世界杯上,一场比赛打入五球!!!可惜自从那一仗后,此君就似乎消失了。
8.头球帽子戏法
2002年2月12日,皇家马德里7:0拉斯帕尔马斯的比赛中,皇家马德里前锋莫伦特斯一人独中五员,其中有四个进球是头球。由于只要在一场比赛中进三个球就算作帽子戏法,而莫伦特斯在这场比赛中的头球达到并超过三个,因此他上演了头球帽子戏法。
几个月后的2002年世界杯,德国队的前锋克洛泽复制了莫伦特斯的头球帽子戏法。在小组赛德国8:0沙特阿拉伯的比赛中,克洛泽攻入三球,并且三个球都是头球。
现在,在体育竞赛场合,如果有独中三元的表现,就叫做“帽子戏法”。帽子戏法,足球用语。专指在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踢进对方球门三个球。帽子戏法源于刘易斯.卡洛尔的童话《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书中说到一位制帽匠能够出神入化地用帽子变戏法。后来,英国板球协会借用其意,给连续三次击中门柱或横木、使对方3人出局的每个投手奖帽子一顶,以显示其出神入化的投球技巧,这便是板球的“帽子戏法”。后来,“帽子戏法”被引用到足球比赛中,其具体含意就是“在一场比赛中,一名队员踢进对方球门三个球”。